联系电话:028-68403917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学校新闻

致第十个国家公祭日

来源:成都光华技工学校 发布时间:2023-12-13 16:50:05

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,我们也迎来第十个国家公祭日。

回眸2014-2022,每一次庄严的纪念,都是一次对记忆的唤醒,对和平的期盼。


图片 1.png


他们会老去

但记忆永不磨灭

 

夏淑琴老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代表。

9年过去,94岁的她渐渐老去但依然精神矍铄。她的人生如同厚厚的一本书,记录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,是时间的证人。

2014年至今,许多幸存者老人离开了我们,从百余位到现在的38位。老人们终会离去,但越来越多的幸存者后人正在成为“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”。

他们每个人都站在历史的坐标轴上,用一代一代的传承,让那段黑暗的历史,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。


图片 2.png

△夏淑琴


“伫立一分钟”

刻入城市基因的庄严

新街口是南京最繁华的市中心。9年过去,它像一条流动的河,每年12月13日上午10:01停滞的一分钟,是刻入城市基因的庄严。2014年12月13日,当凄厉的警报声响彻云霄,新街口一位女士驻足站立、掩面哭泣,成为首个国家公祭日情感迸发的注脚。随着《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》的实施,更多的南京人对“伫立一分钟”有了深刻认识。2014至今,每当警报在南京上空响起,新街口、城市花园、遇难同胞丛葬地,甚至在办公室、在教室,放下手中的一切,为死难同胞“伫立一分钟”,已成为越来越多南京人的习惯。


图片 3.png

南京·新街口

 

咚、咚、咚

江东门永不停歇的钟声

和平大钟静静地矗立在纪念馆公祭广场上。9年过去,作为国家公祭仪式重要的组成部分,和平大钟那三声深沉悠远的钟声都会传遍全国,激荡起全球中华儿女胸中的爱国情。2014年至今,9次国家公祭,9批敲钟人,无论年龄、职业、性别,敲响的是悼念30万遇难同胞的缅怀之声,敲响的是提醒国人勿让惨剧重演的警示之声,敲响的更是祈愿世界的和平之声。如今,和平大钟在每个开馆日的清晨都准时响起,被亲切地称为“江东门的钟声”。无论岁月几何,江东门的钟声永不停歇。


图片 4.png

△国家公祭仪式撞响和平大钟

 

从共识到行动

向世界诉说南京1937

 

美国旧金山的“南京祭”是海外同步公祭活动的缩影。9年过去,从当地华人圈到越来越多当地主流人群参与,南京祭的活动影响力一年超过一年。2014年至今,从几个国家几个侨社团,到十几个国家十几个侨社团,再到70多个国家160多个侨社团,每年国家公祭日海外同步悼念活动在众多爱国侨领的努力下,南京大屠杀历史正被越来越多的海外当地主流民众所知晓。从认知到共识,从共识到行动,越来越多的国际友好人士加入到了传播史实与实践和平的队伍中。


图片 5.png

△美国旧金山·南京祭

 

今天第十个国家公祭日
让我们一同祈愿

南京,安

世界,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