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,主题聚焦“知危险、会避险,共护孩子未来”。安全无小事,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的共同守护。以下从安全教育重点、实用知识及行动倡议展开,助力家长和教师筑牢孩子的安全防线。
01 安全教育日:为何重要?
近年来,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频发:玩火引发火灾、交通事故、校园欺凌、网络诈骗等案例屡见报端。安全教育日旨在通过集中宣教,提升学生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应急技能,同时呼吁全社会形成保护合力。今年的活动特别强调 “理论与实践结合”,如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联合多部门推出线上安全课程,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和模拟演练,让孩子从“知道”到“做到”。
02 核心安全知识
1. 校园安全 防火防电:不携带火柴、打火机等易燃物入校;离开教室关闭电器;爱护消防器材,不堵塞安全通道。 防踩踏与意外伤害:上下楼梯靠右行,课间不追逐打闹,体育课按规范使用器材。 防欺凌:遇到威胁及时求助,避免单独行动,家长需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。
2. 交通安全 骑行规范:12周岁以上可骑自行车,16周岁以上可骑电动车;佩戴头盔、系安全带是“保命法则”。 步行与乘车:过马路走斑马线,远离货车盲区;乘车时勿将头手伸出窗外。
3. 居家与网络安全 用电用火安全:不用湿手触碰插座,家长不在时禁用燃气;火灾逃生时勿乘电梯,牢记“湿毛巾捂口鼻、低姿势逃生”。 网络陷阱防范:不随意添加陌生人,警惕不明链接;家长需管理支付密码,引导孩子健康上网。
4. 防溺水与地震避险 溺水预防:牢记“六不准”,同伴落水时呼救优先,严禁盲目施救。 地震应对:室内躲避在承重墙角落或桌下,室外远离建筑物和玻璃幕墙。
5. 网络陷阱防范 短信诈骗:警惕“中奖通知”“缴费链接”等陌生信息,不点击不明链接;遇到“爸妈手机坏了,速转钱到XX账户”等紧急求助类短信。
6. 结核病防控 症状识别:持续咳嗽、咳痰超2周,低热、乏力、夜间盗汗需警惕,及时就医。 传播预防:保持教室、宿舍通风;咳嗽/打喷嚏时用纸巾掩口鼻,不随地吐痰;出现症状不隐瞒。
守护孩子的安全,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。让我们以安全教育日为契机,将“知危险、会避险”的种子深植孩子心中,用行动织密安全防护网,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!